扎根高原沃土,文化赋能幼教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 通讯员 马敏)7月21日,青海省三毛幼儿园成功举办“十四五”规划课题《青海本土文化对高原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行动研究》结题鉴定会。本次会议邀请了全国“教育科研杰出园长”王雯理,青海省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处长、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王娜,青海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市教科院学前教研员周晓红,三名幼教领域专家与课题组全体成员共聚一堂,深度检阅课题成果,为高原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擘画未来。
立足生态文化根脉,深研幼教创新实践
课题负责人耿春梅在主持讲话中深刻阐释了课题的立意根基与实践脉络。她指出,研究团队始终以“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为根本遵循,深入挖掘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与民族文化富矿。将高原生态保护理念、绚丽多彩的民族歌舞、底蕴深厚的传统艺术等文化瑰宝,系统转化为滋养幼儿成长的鲜活课程资源。通过精心构建“大美青海”“青海是我家”等融合五大领域的综合性园本课程,“青海童谣”“土族盘绣”等极具地域特色的创造力专项课程,以及连续举办三年的“高原儿童爱绿色”亲子环保绘画展,两届广受赞誉的“嗨青海”文化艺术节等精彩集锦,成功打造了“课程-活动-案例”三位一体的高原幼教新模式,为本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
四维展示成果丰硕,权威论证价值斐然
鉴定会流程紧凑高效,成果展示维度清晰。 核心成员吴青全景式梳理了课题实施脉络,从青海本土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筛选,到教育价值的精准提炼与创新性教学转化,清晰呈现了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实践性;成员马梅老师以课题特色课程为例,现场展示了如何将生态智慧、民族审美融入幼儿的科学探索与艺术创作活动,让文化浸润在动手实践中悄然发生;成员张玥老师详细介绍了课题研究方法、幼儿创造力提升测试及研究成效等,通过用丰富的案例和可视化成果,生动揭示了幼儿在持续文化浸润中表现出的想象力、表达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显著提升轨迹。评审专家团队在细致审阅课题报告、课程方案、幼儿作品集及活动影像等丰硕成果后,从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时效性等方面进行了严谨而深入的点评。
高度评价赋能未来,三重突破引领方向
专家组对课题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权威认可。 一是积极响应国家坚持文化自信与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深入的实践研究,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学术支撑和参考。二是持续探索地域本土文化,真正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儿童发展’的双向赋能,为民族地区幼教提供了典范。三是研究填补了高原本土文化资源系统性开发与幼儿创造力关联机制的空白,其‘文化基因解码→教育转化→创造力评估’的研究范式具有开创性。同时专家组也对课题研究的方法、系统性及研究成果的推广给予了精准的专业指导和意见建议。
擘画新篇,文化育人永续前行
结题并非终点,而是文化育人探索的新起点。课题负责人耿春梅代表课题组表示,将充分吸纳专家组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精炼和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提升系统性;不断加强跨学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探索文化育人的更多可能性;积极推动成果在更广范围、更多园所的应用与转化,惠及更多高原儿童。同时将矢志不渝地探索本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深度融合之道,持续为青海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动能,让青藏高原的孩子们在本土优秀文化的滋养下,自信地书写新时代的创造力华章!
高原不语,文化有声。当古老的河湟文明与童真的奇思妙想相遇,青海省三毛幼儿园的这项研究,不仅交出了一份学前教育的优质“青海答卷”,更用实践照亮了优秀本土文化在新时代幼儿心中生根发芽、薪火相传的璀璨路径。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